查看原文
其他

森林建筑:藤本壮介与建筑诞生的时刻

UniDesignLab 2022-04-2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ImpactStudio Author One+1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本文转自 ImpactStudio

关于藤本壮介与建筑诞生的时刻


藤本壮介出生于1971年,199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是日本新生代最有才华的建筑师之一。他在2000年创建了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团队由15位建筑师、设计师、工艺师和研究员组成,同时担任京都大学、东京理科大学、昭和女子大学的客座讲师。 

曾获得《建筑评论》大奖,2008日本建筑家协会大奖,2008巴塞罗那世界建筑节一等奖,2009年《Wallpaper》奖。藤本壮介经常用“原始”形容他的作品。他把建筑实践看成是探索世界和人道的一种方式。



藤本壮介生长于自然风光秀美纯净的北海道,对自然有着深入骨髓的情感。对他而言,自然环境无疑是人们最完美的栖息地。随着人类发源以来,建筑逐渐从自然中独立出来,成为自我运行良好的封闭系统。然而藤本认为这样的建筑太过教条、太过机械化,有悖人们对舒适自由的生活状态以及复合的生活空间的追求。



《建筑诞生的时刻》是藤本壮介介绍自己多年来对于建筑、设计等的思考点滴形成的书籍。由两部分组成:以时间顺序输出的结合设计作品的短文,以及单纯的思考与建筑随笔。书中最核心的观点在于提出了他对未来建筑的五个构想,也是与设计直接相关的部分。


 

“让建筑回归到诞生的原初,

并加以重新解构,

对我来说是非常想尝试的奇妙体验,

我也认为这是未来建筑的方向。”

——藤本壮介

 

 

未来建筑五要素



藤本壮介在书中提出了一种关于“未来森林”的描述,思考未来的建筑将是什么样?并提出了“关于未

来建筑的五点疑问”。他的目的,在于不再对过去建筑或者自然进行模仿,人类将如何创造出近似自然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的建筑呢?这种对建筑自然延绵的理念,藤本壮介提出了未来建筑的五个可能。

 

作为场所的建筑


建筑原本就是场所,“作为场所的建筑”是指那些可以具有多样密度、兼备居住功能的建筑。他们不是单纯的空间场所,而是包含着类似某种偶然性或者线索的景观。



创造这种场所建筑,藤本惯用的手法就是多模块堆叠+多层嵌套+墙体开洞。如上图所示,每堵墙都是室内空间的边界与室外空间的延申,开洞设置在同处于两个空间层次的交界处,开洞的手法使得多层空间互相穿透,也就是所谓的“透明性”。



这种设计手法下,功能被拆解了,建筑被拆分为数个面层,每个面层可以作为功能空间,也作为另一空间的室外景观。一个典型的应用就是HouseN中。

住宅从内到外三层嵌套的矩形墙壁围合,形成了从内向外,从街道向围墙逐渐递增的私密性层次。



而建筑挖洞的处理,使得从第一层次到最深的层次的建筑得以被观察。位于核心的居所,外部是厨房空间,同时也是庭院;置身于室内的交谈空间和室外隔空产生对话。室内外边界被模糊,空间兼具场所与功能的定义。


 

体现某种局限性的建筑



这种局限并不是指受制于条件不足的局限,而是激发人类某种“本能”的行动力。由于这种局限,会激发人们的动能,从而成为建筑某种意义上的活化剂。


也就是说,空间本身而言是不完整的,一个空间无法完全承载某种功能,甚至不具备功能,因此人们会自发的,对空间进行新的定义。例如日本的终极木屋。


无形化的建筑



无形化的建筑并不单单泛指形式,而是特指建筑虽然具有功能形态,但他不具备自律性。建筑永远是无法完成的作品,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完整性,建筑具有巨大的潜能。所谓不完整性,既指代一种包容,也蕴含着无限的沟通机会。




简单的说,无形化的建筑是一种生长的建筑,每一个状态都是“完成过程中”的状态,而不是结束。这也意味着,虽然建筑师赋予了建筑某种功能形态,但实际上建筑的功能是包容的,没有空间会被完整设计,都残留着关于未来的可能性。

例如House O项目里,设计出的树状分支的平面。这种树形平面其实并不是借鉴了他的形式,而是通过分支营造出某三种不同的系统:三个系统各自生长,同时以某种逻辑相互关联。每套系统相互叠加,就能产生某种新的空间逻辑。




这样,建筑的形式被肢解,空间出现了生长的可能。

局部建筑


局部建筑并不是指基于某个概念下的部分,而是遵从局部之间某种特定秩序进行的设计,即整体=局部模式的总和。在整个建筑当中,他承担着使模糊性、不完整性,以及秩序和谐共处的责任。

 

“尽管很多时候是将复杂的建筑理念原封不动的反映到建筑之中,但心里应该明白:越是复杂、模糊的东西其实才越单纯。”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位于伊达的援护宿舍。宿舍中,就采用了“不依靠所谓的大秩序,或通常意义上的外部秩序,而是借助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联性,营造出内外多种空间场所的方法。”

设计中将5.4m见方的混凝土对角相连,从而使得构成外部结构的缝隙及墙壁的尽头自然的形成各种规模的场所。



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独立的“居所”,居所之间的空间成为了居住的场域;每个居所遵循自己的坐标系。这样,元素的独立、复制、扭转就形成了多样化的建筑整体。

 

间隔建筑



又某些间隔部分构成的建筑中,不仅看不到任何一度被拆解还原的零部件,甚至可以说其中显现的完全是局部和局部之间的相关性。相对于空间本身而言,空间与空间的关联性以及空间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而间隔,就是关注这些建筑空间,或者“内内”空间之间的“内部空间”所创造出的位于渐层的空间模式。




例如情绪障碍儿童短期治疗所。他将传统意义上呼应功能进行的建筑规划的概念化为乌有。

数十个箱体被随机放置在基地之中,这些箱体的间隔处产生出无数不规则的凹陷场所。这部分场所虽然位于建筑内部,实际上却成为了室内与室外之间、定义模糊的又一层自然。

孩子们可以在此处捉迷藏,或是狂奔,或是躲藏在阴影深处。这种无意义堆积产生的模糊感促进了建筑的复杂性,而这种复杂性、这种创造出的层次就是间隔建筑的关键所在。



这个场所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无法预测性以及意外性。

 

设计中的应用



藤本壮介在《建筑诞生的时刻》中提及的未来建筑五要素,用非常抽象的语言描述,并且实际上,他的每一个设计都或多或少兼具了其中的几个要点。归根结底,他的目的是创造某种空间的“复杂性”,而这种复杂性得益于自然界自由变化与模块元素的灵感,成为了藤本可以称之为手法也可以称之为理论的几个要点。





简要归纳来说,莫过于:

设计模块:建筑不是整体设计而成,而是来源于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组织关系;

创造场所:场所的营造不以内外区分,从而获得更丰富的空间层次;

建立联系:在多层叠加的模块与自由挤压的场所之间,在引入一层开洞逻辑,形成空间的穿透感,使空间交界之处具有更复杂的层次。

 

藤本壮介的理论,也早已成为了学生们的宠儿。各种设计竞赛中,这种模块-堆积-复杂性的逻辑层出不穷。



需要注意的是,同样是模块堆叠,MVRDV或者BIG发模块遵循强烈的空间秩序,而藤本壮介的模块是自由的、无序的,这也是空间复杂性的来源。与其说藤本壮介的设计理念,不如说他的设计冲破了现代建筑对于封闭性、秩序性与结构逻辑性的推崇,提出了某种更野蛮生长的空间生成。

比如在纺织博物馆的设计中,从几何原型的重复、突变和开洞中寻求一种新的空间结构。



“我希望本方案可以继承董家渡活跃的服装贸易与交流文化,以一种可以自我更新的模式运作,做为一个可以输入与输出知识与文化的有创造力的机构存在。当古老的历史街区不复存在时,董家渡面料博物馆仍可以作为一个活的服装设计与交流平台服务社会。”



第二部分关注点可概括为对包裹空间的手段的研究。众所周知,博物馆作为一种对功能要求相对宽松但对空间品质要求较高的建筑类型,是众多建筑师进行概念实验的最优对象之一。因此本方案从相关的先锋性案例分析入手,总结并提炼出“skin”(即皮)这一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并研究博物馆与面料之间的联系,尝试创造一种可以能够高效地处理光线、合理地标记展品、灵活地适应基地文脉的建构系统。皮亚诺曲线是一种可以在水平以及立体维度上高效填充空间的曲线,具有潜力实现这些要求。通过空间上的拉伸、错位等操作,一套全新的建构系统便由皮亚诺曲线发展出来。这种构建系统可以同时在意义层面和城市肌理层面像植皮一样融入到历史街区之中。



可以看出,空间单元被定义为变化的四边形;四边形相互交织形成空间间隔、交叠与独立的多个层次。之后,进一步通过空间挖洞与拆解,形成模拟自然的、复合的室内空间感受。也就是所谓的间隔空间、空间场所与无界空间。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在这本书好理解多了呢。有的时候,大师的理论或许晦涩,但我们可以先提取其中的设计方法,再慢慢挖掘其背后的内涵。模块出了按照规则组织,也可以在自由中创造新的秩序;可以封闭,也可以开放,成为模块与间隔的融合。

创造丰富的空间,有时候只需要将既有的系统做一个小小的改变。毕竟设计师除了设计空间,还设计关系与连接。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呀~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2019年的他们凭什么拿霍普杯一等奖?

参与性景观,张唐景观实践手记

紫金奖金奖作品分享:船底之歌——船底人聚落空间重塑

孟买需要怎样的住宅?

临界的日常——三院宅

同一个屋檐下:塞内加尔KAIRA LOORO“和平馆”国际建筑竞赛提案

涟漪菜市场:水滴落入安宁的水面——入围安宁金方菜市场设计竞赛

O'donnell + Tuomey赢得利物浦大学建筑学院扩建竞赛

《人民日报》批评中国建筑缺乏文化自信,评论里的建筑师们坐不住了......

中国的情趣酒店设计有多野?

失物招领:被遗忘的建筑

香港巴塞尔艺术周:垄断还是激活?

为什么每个城市都有一栋网红烂尾楼?

如果给历届蛇形画廊颁个奖……

学建筑,到底该不该听老师的话?

蛇形画廊禁止建筑师石上纯也设计团队中使用无薪实习生

建筑学教育到底需不需要博士学位?

城市设计师到底在做什么?

谷歌谷歌告诉我!谁才是地球上最火的建筑师?

中国建筑师如何丢失了中国建筑的“黄金十年”?

外资建筑公司如何一步步垄断中国高端商业设计

英国建筑师如何在保留城市历史的同时赋予建筑新的意义?

作为舞台的城市,是建筑师在聊电影时的谈资

城市机动性的未来

建筑机器人的时代来临了吗?

建筑师跨界工业设计会有怎样的惊喜?

为什么我们的城市里丑建筑多?

建筑设计领域是否有抄袭一说?

走向网红建筑Vers une architecture instacélèbre

教会你如何像设计师一样说话

唱片封面上的著名建筑

还记得那些明星建筑师设计的猫窝和狗窝吗?

每一个无关紧要的作品,都会是别人眼中的建筑学

关于登上福布斯榜的中国建筑师,知乎上的大佬都在讨论什么?

当代建筑设计忽悠话速成指南

为什么我们选择了设计?

不会做研究,谈何做设计?

为什么部分建筑学学生有莫名的优越感?

理查德.迈耶,再纯洁的白色也掩盖不了你的猥琐

听说你也想知道如恩设计工作室的发家史?

收藏盗版淫秽图书的“最美图书馆”,美到被责令营业

言论自由的时代,我们愉快地讨论设计,看情怀是如何毁掉一座建筑

看了一些建筑,于是我想吐槽

明星建筑师超有病

明星建筑师超有梗

那些知名建筑师的八卦秘闻

那些年被建筑媒体欺骗的我们

笨与不笨的界限,浅谈中国建筑教育的优势和劣势

为什么部分建筑学学生有莫名的优越感?

《梦想改造家》徒有梦想,你拿什么去改造!

听说你也想知道如恩设计工作室的发家史?

除了妹岛扎哈,还有哪些建筑女神?

做不了网红,不聪明,比医生还惨的建筑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